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馨露茶莊 2018年 凍頂 蒔茶

顺天地 應天時 巧工法 品自然 蘇文昭 老師傅 之祖父於 清 咸豐年間 由桂竹林移植之老莳茶  (2018年10月01日攝) 凍頂 蒔茶簡介 馨露蒔茶 (山)茶種子生長出來的茶樹就叫* 蒔茶 ( Shyr Cha ) [13][1-3], 任何品種茶樹的種子生長出來的茶樹都叫蒔茶。此“ 百年蒔茶 ”和台灣原生種野生山茶很像,這顆百年蒔茶茶樹是台灣原生種野生山茶的後代,在2011年(民國100年)時有記者來採訪報導過 (Fig. 3)。蘇文昭先生將這顆蘇家祖先流傳下來的百年老蒔茶繁殖培育茶苗並將復育成功的茶苗種植在凍頂山上照顧, 在民國107年時進行第一次採收。蘇文昭先生照顧這片蒔茶園稱這些茶為“ 馨露蒔茶 ”。 此蒔茶 乃 馨露茶莊 蘇文昭老師傅之祖父於 清 咸豐年間 由桂竹林移植之 莳茶 ( Shyr Cha,  學名Camellia sinensis  ) [1-3],現為南投縣鹿谷鄉凍頂山之獨特珍品,因特殊的土壤及環境氣候,此地所少數生產之莳茶與知名的 凍頂烏龍茶 - 青心烏龍 ( Chin Shin Oolong ) [4]  一樣,具有獨特之香氣、喉韻與滋味。根據 已知文獻資料 [6-8], 莳茶應是傳統凍頂的早期茶葉[13]。   早期 台灣 凍頂 烏龍茶 歷史 有興趣的讀者 可以參考 文獻 [3-11][13]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茶業改良場 茶業專訊 102 期 的文章 《 誰才是正港「烏龍」? 》 [5]  與 維基百科 。 Fig. 1 - Fig. 4 是之前 馨露茶莊  蒔茶相關的相片與報紙資訊 。 Fig. 5 為馨露茶莊  凍頂  蒔茶  民國 107年12月31日 封存。 蘇家祖先流傳下來的百年蒔茶在凍頂山上複育栽種成功後,於民國107年4月2日是第一次採收蒔茶。經採收丶製造丶木炭烘焙完成。由南投縣文化局長題字落款。  在107年12月31日在凍頂古式手炒茶茶爐灶前,進行封存 ,由 蘇文昭 先生親自封罐保存 ( Fig. 6-7) 。此 凍頂 馨露蒔茶之實務「工序工法」 可供有興趣者參考。 Figure...
最近的文章

馨露茶莊~2018凍頂蒔茶製作

馨露茶莊~2018凍頂蒔茶製作 Copyright © 2018 馨露茶莊 All Rights Reserved 凍頂 蒔茶 之 看茶做茶 「 茶葉製程 」 原理可參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發表之文章: 茶葉加工製程簡介 。 此處為實務 「 工序工法 」 。 4 3臺灣主要茶類製茶流程( 茶業改良場 ) 《 神農本草經 》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當然此 "茶" 不可能是現今 烏龍茶 。 何謂 "蒔茶" 與凍頂烏龍茶有何不同?  蒔茶採收 馨露茶莊-2018/10/08 凍頂山 蒔茶採收 (I) 馨露茶莊-2018/10/08 凍頂山 蒔茶採收 (II) 馨露茶莊  蒔茶  嫩芽葉 (2018/10/14 攝) 馨露茶莊  蒔茶  小開面  (2018/10/14 攝) 馨露茶莊  蒔茶  中開面  (2018/10/14 攝) 馨露茶莊  蒔茶  大開面  (2018/10/14 攝) 馨露茶莊  蒔茶  茶菁 開面 比較圖 (2018/10/14 攝) 中國茶類豐富,鮮葉採摘標準的差異也較大 。因此 , 這裡乃指為凍頂常見的烏龍與此稀有的 蒔茶而言 ,  傳統稱之為 「 開面采 ( 採) 」 。從茶菁採收回來,看茶菁是嫩芽(嫩芽葉就是還有長長的芽尖)為 小開面 、 中開面 還是 大開面 。 其中, 小開面 就是駐芽點第一葉約三分之一長的葉子; <<??>> 中開面 就是介於小開面面積與大開面面積約二分之一之間; 大開面 就是駐芽點第一葉面積與第二葉面積約一樣大。 其實這是屬於茶葉採摘的範疇,關係到茶 菁 的老嫩程度以及製成茶後的茶葉品質 。例如 <<茶菁 開面 比較圖>> 就是可接受的 一芽(心)二葉或一芽 (心) 三葉 。 蒔茶 葉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