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地 應天時 巧工法 品自然
蘇文昭 老師傅 之祖父於 清 咸豐年間 由桂竹林移植之老莳茶
(2018年10月01日攝)
凍頂 蒔茶簡介
馨露蒔茶
(山)茶種子生長出來的茶樹就叫*蒔茶(Shyr Cha)[13][1-3], 任何品種茶樹的種子生長出來的茶樹都叫蒔茶。此“百年蒔茶”和台灣原生種野生山茶很像,這顆百年蒔茶茶樹是台灣原生種野生山茶的後代,在2011年(民國100年)時有記者來採訪報導過 (Fig. 3)。蘇文昭先生將這顆蘇家祖先流傳下來的百年老蒔茶繁殖培育茶苗並將復育成功的茶苗種植在凍頂山上照顧, 在民國107年時進行第一次採收。蘇文昭先生照顧這片蒔茶園稱這些茶為“馨露蒔茶”。
此蒔茶 乃 馨露茶莊 蘇文昭老師傅之祖父於 清 咸豐年間 由桂竹林移植之 莳茶 (Shyr Cha, 學名Camellia sinensis )[1-3],現為南投縣鹿谷鄉凍頂山之獨特珍品,因特殊的土壤及環境氣候,此地所少數生產之莳茶與知名的凍頂烏龍茶-青心烏龍 ( Chin Shin Oolong) [4] 一樣,具有獨特之香氣、喉韻與滋味。根據已知文獻資料[6-8], 莳茶應是傳統凍頂的早期茶葉[13]。 早期台灣凍頂烏龍茶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文獻[3-11][1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茶業改良場茶業專訊 102 期 的文章 《誰才是正港「烏龍」?》[5] 與 維基百科。 Fig. 1 - Fig. 4 是之前馨露茶莊 蒔茶相關的相片與報紙資訊。Fig. 5 為馨露茶莊 凍頂 蒔茶 民國107年12月31日封存。
蘇家祖先流傳下來的百年蒔茶在凍頂山上複育栽種成功後,於民國107年4月2日是第一次採收蒔茶。經採收丶製造丶木炭烘焙完成。由南投縣文化局長題字落款。 在107年12月31日在凍頂古式手炒茶茶爐灶前,進行封存 ,由蘇文昭先生親自封罐保存 (Fig. 6-7)。此凍頂 馨露蒔茶之實務「工序工法」可供有興趣者參考。
(山)茶種子生長出來的茶樹就叫*蒔茶(Shyr Cha)[13][1-3], 任何品種茶樹的種子生長出來的茶樹都叫蒔茶。此“百年蒔茶”和台灣原生種野生山茶很像,這顆百年蒔茶茶樹是台灣原生種野生山茶的後代,在2011年(民國100年)時有記者來採訪報導過 (Fig. 3)。蘇文昭先生將這顆蘇家祖先流傳下來的百年老蒔茶繁殖培育茶苗並將復育成功的茶苗種植在凍頂山上照顧, 在民國107年時進行第一次採收。蘇文昭先生照顧這片蒔茶園稱這些茶為“馨露蒔茶”。
此蒔茶 乃 馨露茶莊 蘇文昭老師傅之祖父於 清 咸豐年間 由桂竹林移植之 莳茶 (Shyr Cha, 學名Camellia sinensis )[1-3],現為南投縣鹿谷鄉凍頂山之獨特珍品,因特殊的土壤及環境氣候,此地所少數生產之莳茶與知名的凍頂烏龍茶-青心烏龍 ( Chin Shin Oolong) [4] 一樣,具有獨特之香氣、喉韻與滋味。根據已知文獻資料[6-8], 莳茶應是傳統凍頂的早期茶葉[13]。 早期台灣凍頂烏龍茶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文獻[3-11][1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茶業改良場茶業專訊 102 期 的文章 《誰才是正港「烏龍」?》[5] 與 維基百科。 Fig. 1 - Fig. 4 是之前馨露茶莊 蒔茶相關的相片與報紙資訊。Fig. 5 為馨露茶莊 凍頂 蒔茶 民國107年12月31日封存。
蘇家祖先流傳下來的百年蒔茶在凍頂山上複育栽種成功後,於民國107年4月2日是第一次採收蒔茶。經採收丶製造丶木炭烘焙完成。由南投縣文化局長題字落款。 在107年12月31日在凍頂古式手炒茶茶爐灶前,進行封存 ,由蘇文昭先生親自封罐保存 (Fig. 6-7)。此凍頂 馨露蒔茶之實務「工序工法」可供有興趣者參考。
Figure 2 : 馨露茶莊 凍頂 蒔茶 日光萎凋 (2018/04/18) |
Figure 3: 蘇文昭 鹿谷百年蒔茶 首度育苗 (青年日報 民國 100 年 3 月 2 日)
Figure 4: 蘇文昭 凍頂 莳茶 (翻拍) ( 2011/05/22)
Figure 5: 蘇文昭 凍頂 百年莳茶 (2018/10/01)
Figure 6: 馨露茶莊 凍頂 蒔茶 107年12月31日封罐保存
Figure 7: 馨露茶莊 凍頂 蒔茶 107年12月31日封罐
|
誠如文獻[13]中所提: [1940年代之前,凍頂仍以生產山茶種子繁殖之「蒔茶」為主(林獻堂等 2009: 527-28),採得之茶葉恐亦非製作今日流行之烏龍茶。][13]。
凍頂 之馨露蒔茶-看茶做茶
*如文獻[13]中所提: [茶農常放在口裏之「看茶做茶」(台語)─看茶菁與當時的狀況再決定如何做茶─成為抵抗科技全面取代製茶工匠技藝的重要因素。][13]。
參考文獻
1. 蒔茶, 1995.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國家作物種原中心. 檢自https://www.npgrc.tari.gov.tw/web/apec033cj.jsp?accession-id=00083796&temp-id=&npgrc=1247059914
2. 茶 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檢自
http://www.iflora.cn/search_result.aspx?p=2B0CB44827F225901C05FC4BFB8D1A343.茶 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
中国植物志. 檢自http://frps.iplant.cn/frps/Camellia%20sinensis
4. 青心烏龍,1995,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國家作物種原中心.檢自https://www.npgrc.tari.gov.tw/web/apec033c.jsp?accession-id=00084239&temp-id=&kenny=3419936.
13. 余舜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台灣凍頂烏龍茶之工匠技藝、科技與現代性. Taiwa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臺灣人類學刊 11(1):123_153,2013
5. 邱喬嵩、楊美珠、黃正宗 (中華民國106年12月)。 誰才是正港「烏龍」?。 檢自https://www.tres.gov.tw/upload/tres/files/web_structure/3201/1061228-4.pdf 。
茶業專訊 102 期 製茶技術課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茶業改良場。
6. 百年矮腳烏龍茶園:臺灣青心烏龍茶的原種地,2013年12月18日 15:09 來源:中新社
7. 2013年12月18日 04:10 旺報 特派員宋秉忠/武夷山報導。 建甌、鹿谷烏龍茶 兩岸同源6. 百年矮腳烏龍茶園:臺灣青心烏龍茶的原種地,2013年12月18日 15:09 來源:中新社
8. 陳哲三 ,〈從水沙連茶到凍頂烏龍茶—鹿谷凍頂烏龍茶移入傳說考〉,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16期(臺中:逢甲大學人文社會學
院,2008年)。
10. 藍芳仁, 茶文化-台茶飄香錄, 台灣茶協會第三、四期會員通訊. 台灣茶協會. 檢自http://www.att.org.tw/home2/9895/51.php?q=MTc1Mg==
11. 黃素真. 中華民國 100 年. 由地方現存史料談清代大坪頂(鹿谷鄉)的茶業發展. 臺灣文獻, 第六十二卷第二期:145-180. 臺灣文獻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pp. 145-180. 檢自 http://www.th.gov.tw/new_index/pages/e/e_13.php
12. 邱喬嵩, 茶葉加工製程簡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